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耿仁坚艺术空间

http://shufa.blog.163.com/

 
 
 

日志

 
 
关于我

耿仁堅(也耕,大覺居士),1967生於山東乳山,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大學訪問學者,山東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出版理論專著書《歷代書法家縱論》,詩文集《耿仁堅詩文集》,書法集《一墨堅守》、《耿仁堅書法》。

杨林其艺  

2007-09-13 10:43:13|  分类: 艺术文集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近现代生产力的超速发展,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古老的存在多已成如烟往事,而新生则张扬期间,二者之间几无过渡可言。因而,怀旧情结同当代思想的互相诋视成为必然与过程。
  中国毛笔的退出历史应用舞台,即是一微例。硬笔代替的不仅仅是书写工具,更是不容置疑的思维方式。然而仅此一点却将中国书法赖以生存的帝国大厦从根基上抽出了全部砥柱。中国书法成了闲人雅士的玩物。与此同时,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战乱与封锁闭国,又将其送入了似乎万劫不复的深渊。
  又是缘于生产力,照相、复印、现代印刷术的发明与飞速发展、普及,使以前只能在内府官宦中传阅的几本如《淳化阁帖》、历代书画秘籍等瞬间以几何数量飘遍世间每个角落,只要想看即可人手一本。这为技术的再现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
  这即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书法在再一次启动时的现世背景!
  书法技术的回归成为了必然。在轻轻开启的国门为西方思潮如舱漏般疯狂拥入与占有的同时,书法却回到了明清开启的航线上,它尚无能力与眼光接纳这花花世界,更罔谈现代性。
  然而,这是一个英雄的年代。在以王镛、刘正成等为旗手的空前大书法时代,书法技术很快接续到明清人所拓辟的线程里。也就是说书法恢复了元气。无论是变形、丑书、流行书风、艺术书法什么奇怪的名词主义,从本质意义上来说,只是清人碑学疆土上的增加的一点点收成与装饰,至今亦然。但是有一些另类,在技术的回归里程中,冥冥中他们洞悉了背景的不复存在,体验到了回归的复制性与徒劳性,继而吸纳并启迪于西方及东瀛的一些相关于书法的思潮与理念,如日本的墨象、少字数派,特别是西方美术的抽象绘画,大胆将书法的叙述性结构打破,将有时序的阅读展示为五光十色、光怪陆离的空间营造,这就是自1985年中国第一次“现代书法展”之后延续至今的现代书法多元生态场。
  这种书法创作,被时人冠以褒贬不明或无可名状的名词:现代书法、书法主义、抽象书法、诗意书法、黑白墨象等等。今天看来,这种与明清人不同的创作方式与结果,可能还是冠之以“现代书法”最为合适。
  杨林的现代书法创作亦始于80年代中后期,而其真正的植入以及被国人识记起,则是缘生于他的几幅力量形的作品所体现出来的思想空间以及拓荒中所达到的特定时段极具感召性的高度。它们是七届中青展的《随》、八届中青展的《贞》、巴黎·现代中国书法艺术大展的《神州》、九九《中国书法》年展的《放达》以及近几年的《由于风》、《由于花》、《由于艺》系列。
  这些作品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效应进一步淡化了文本可识读性,从而,能够展示出现代书法在本土实施的原创性,以及在丰水沃土的文化大背景下所标示出来的新的记录性高度。而其在传递当代情感指向及审美思潮的灵活性与自然表达上,会在若干年后,成为识记这个时代的符号标志。
  正是缘于传统,正是缘于创新,矛盾与统一便一如既往。
  杨林的传统意义书法、绘画却呈现出近现代书画所应体现的样式与形态,且与晚清以来艺术人文思想脉络相承,它们体现了技术回归中所能达到的并行于古代的标高追求。
  在传统书法上,他不屑顾于那些罗列表面花巧用笔的经典,而直达书法内核那种表意性的质地与架构,进而吻合于文人书法的淡雅书卷气息。
  同样的情调在他的绘画作品中更为具象,他以或霸悍蛮横或书卷气息的笔触,解构黄宾虹、砥砺八大、搜罗明清流派演变的络脉,不拘泥细节,不着意于表现,而意笔纵横、机杼自溢,几欲承接起他儿时绘画那无拘无畏的浪漫天真。
  这种定格于传统链条上强力延伸的属性与现代书法的现时段旁逸斜出性,同他的为文为人形成了三足鼎立式。然而这一切又都统领于他的豪肝义胆、清高孤傲的精神品格之下,并互为砥砺。在其文《边缘的思考》《写的感言》《可疑的正统书法》《有欲乃刚》以及《为道既归于一,所治不求其同》等文中,语言沉实鲜活,行文斩钉截铁,有话直说,决不作佯装牙疾的避讳,但文字后所透示出来的思想性内核则严密有加,掷地有声,其新锐性、前卫性更深刻的印证了他之所以做现代书法、之所以做传统书画、之所以做艺术评论的不可舍弃与一往无前。
  不事复制,有欲则刚,杨林其人,杨林其艺。

   耿仁坚 2007-9-9

(此文是为杨林先生的新作品集所作评论文字)

  评论这张
 
阅读(487)| 评论(2)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